七层模型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层(HTTP(80) HTTPS(443) SMTP(25) FTP(21) Telnet(23)、ssh(22))、表示层、会话层、传输层(UDP TCP)、网络层(IP)、数据链路层(MAC)、物理层
**物理层:**网线、路由器、光缆、电缆、双绞线、无线电波等物理层方面的连通。
常用的物理层协议和标准包括:Ethernet、Wi-Fi、蓝牙等
数据链路层:将电信号010010…,按统一的方式分组,即标准(标准就是协议),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,一组电信号称之为一个数据包,或者叫做一个“帧”。
互联网是由一个个局域网组成,局域网内的计算机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是靠吼,这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工作方式-----广播,广播出去以后,所有人都听得见,所有人都会拆开这个包,读发送者是谁,接收者是谁,只要接收者不是自己就丢弃掉
1 | 每一数据帧分成: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|
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标准包括:以太网协议(Ethernet)、无线局域网协议(Wi-Fi)、透明传输协议(PPP)等。
网络层:
基于广播的通信可以实现全世界通信,但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在吼,这就是一个灾难了,因此,全世界不能是一个局域网。于是就有了网络层。
你在教室1(局域网1)吼,教室2(局域网2)的人肯定是听不见的。这就是跨网络进行通信,数据链路层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,就得靠网络层出面了。
对外的东西广播失效,就将外传的东西交给负责人就可以了,负责人就是网关,网关即网络关口的意思。
Mac地址是用来标识你这个教室的某个位置,IP地址是用来标识你在哪个教室(哪个局域网)
常用的网络层协议和标准包括:互联网协议(IP)、网际控制报文协议(ICMP)、网际组管理协议(IGMP)等
**传输层:**端口是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,传输层功能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,端口范围0-65535,0-1023为系统占用端口。
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和标准包括:传输控制协议(TCP)、用户数据报协议(UDP)等。
**会话层:**是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,主要任务是:向两个实体的表示层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。将不同实体之间的表示层的连接称为会话。因此会话层的任务就是组织和协调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,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。
常用的会话层协议和标准包括:传输控制协议(TCP)、网络磁盘协议(NFS)等。
**表示层:**它对来自应用层的命令和数据进行解释,对各种语法赋予相应的含义,并按照一定的格式传送给会话层。其主要功能是“处理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,如编码、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”等。
常用的表示层标准和协议包括:压缩和解压缩技术、加密协议等。
应用层:
A.(后三层)一起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,以便于开发。不同协议规定电子邮件、网页、FTP数据的格式,这些应用程序协议就构成了”应用层”。
B.(单独应用层)功能是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,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上完成的各种工作。它在其他6层工作的基础上,负责完成网络中应用程序与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,建立与结束使用者之间的联系,并完成网络用户提出的各种网络服务及应用所需的监督、管理和服务等各种协议。此外,该层还负责协调各个应用程序间的工作。
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和标准包括:超文本传输协议(HTTP)、文件传输协议(FTP)、域名系统(DNS)等。
互联网和以太网
互联网与以太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前者是范围概念,后者是技术概念。互联网(Internet)、广域网(WAN)、局域网(LAN)可以算作一类,它们都是按照区域和范围来分类的。而以太网(Ethernet)、ATM网和FDDI网可以算作一类,它们是按照传输技术分类的。以太网是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,使用CSMA/CD技术,并以10M/s或…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。